top of page
作家相片有限公司 吉光數位

破解數位行銷迷思-高曝光≠高點擊≠高轉換

已更新:2021年2月3日



大部分的人認為做數位行銷、網路廣告,就是大量曝光後就有大量的點擊,相對就有人詢問或是轉換出現,理論上來看,確實是符合理想中的數位行銷模式與目標,但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異性。

l 認知消費者歷程

在進行數位行銷與廣告策劃之前,要先了解自身目的性,也許最終是希望消費者能下訂單、完成購買、留資料等,在完成購買決策之前,其實歷經了許多步驟。

例如:某消費者從網站看到廣告,對此感興趣後進站查看商品,之後再搜尋相關評價與開箱,比較過許多電商平台的優惠後,在選擇自己喜好的平台下單。

有發現消費者其實有許多的步驟與歷程嗎?每一個歷程其實都會進行篩減與減少,例如:查看評價時發現使用過的人闡述許多缺點,所以決定不買,比價時覺得超過預算,所以沒進一步下單。諸多原因最後下訂單的可能是原本看到廣告人數的1%-5%都有可能。

所以,找出消費者歷程,了解消費者的行銷步驟,才能最完整接觸到TA(Target audience目標受眾)。


l 了解廣告屬性與目的

數位行銷有許多不同的媒體與方法,有許多品牌端製作了廣告banner(橫幅廣告)在各大網站出現、請部落客撰寫文章、網紅拍片等等,但是常常遇到品牌端做了那麼多不同媒體的廣告之後,會疑問說:下了那麼多廣告,怎麼目前都還沒有人購買(轉單)呢?

簡單解析一下媒體:

橫幅廣告:大量主動曝光,隨機在應用程式、網站、App等出現。

口碑文章:使用者經驗與分享討論,在部落格、論壇上露出。

網紅:在自有的社群網站、頻道或部落格等曝光,追蹤者瞬間看到產品。

關鍵字廣告:有需求的人進行搜尋與查閱。

每一個媒體功用皆不同,無法彼此衡量,例如:橫幅廣告就是大量的曝光,部落格文章、論壇就是分享心得引發話題討論,網紅就類似小明星推薦,而關鍵字廣告就是有需求的人會自行搜尋,以上廣告媒體沒有一個專門主打購買,因為購買還是取決於消費者本身,也許看到名人推薦他會想買,也許本身有需求看到廣告就直接進行購買,廣告最終目的是希望購買,但每個廣告類型都是消費者觸碰到的管道,我們其實不知道哪個環節最終刺激他購買。


了解每個廣告屬性與不同功用,一昧的只追求購買數量,往往會疏漏媒體原本的功效。主打品牌曝光度的媒體,要求購買或是轉單,就不太合理,不同功能與角度的媒體,是無法相提並論與達成的。

l 高曝光可能高點擊,但不等於高轉換(數位行銷)


『轉換』一詞在另一篇文中有說明,可以參考(此篇),理論上高曝光是不是就會有大量點擊,也帶來高轉換?(正相關),實際上其實不一定,曝光量越高當然點擊數量相對也是大,例如:這廣告曝光10次,被點擊有5次,那點擊的機率就是50%。但如果曝光10次,點擊100次,那點擊率1000%,這樣狀況是不太可能發生,因為最多點擊率就是只有100%。

所以高曝光會得到高點擊,理論上是合理,但是『轉換』其實是看訪客(消費者)自己決定,例如:某商品廣告曝光10次,有5個點擊,然後最後購買(轉換)有1個,轉換率就是20%,但是也有可能1位購買都沒,轉換率0%。不是理論上的永遠成正比,當然曝光越多,點擊數越多相對轉換機率只是『可能』比較高,但最終還是看消費者決策,不是一定100%正比。

也許某商品只有曝光1次,點擊1次,就進行購買,轉換率100%

某商品曝光100次,50個點擊,最後10個購買,轉換率20%

那曝光多點擊數也多,轉換狀況就也一定好嗎?曝光少點擊少,轉換狀況就一定差嗎?


以上舉例突破盲點,破解大眾對於數位行銷迷思與理論的刻板印象。

深度了解不同媒體,針對不同產品產業去選擇適合的傳遞管道,加上正確的行銷概念,才是數位行銷勝利的開始。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